大宋元丰三年,汴京城的冬天来得格外早。
才刚入冬,寒风就已刺骨,卷着枯叶在街巷间打转。
城西永宁坊的朱府内,却是一派暖意融融。
朱家少爷文康坐在书房里,面前摊着一本《昭明文选》。
书页是上等的桑皮纸,墨香淡淡,但他手指摩挲的却不是文字,而是书封——那是一块深紫色的貂皮,毛色油亮,触手生温。
“少爷,老爷让您去前厅见客。”
书童在门外轻声唤道。
朱文康恍若未闻,依然沉浸在那柔软的触感中。
他自幼便对毛皮有着超乎常人的痴迷,这种癖好始于七岁那年,母亲赠他的一件狐皮大氅。
别的孩子恋着糖果玩具,他却独爱抚摸那些光滑如丝的皮毛。
随着年龄增长,这种喜好越发强烈,从衣物到书籍装帧,他收藏的皮制品越来越多。
“康儿。”
父亲朱廷琛的声音在门外响起,带着几分不悦。
朱文康这才回过神,整了整衣冠,快步走出书房。
前厅里,一位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士正与父亲品茶。
朱文康认得此人,正是京城有名的藏书家赵明允。
“文康见过赵世伯。”
赵明允笑着点头,目光却若有所思地打量着朱文康:“听闻贤侄对古籍装帧颇有研究,老夫近日得了一卷奇书,特来请教。”
他从随身携带的木匣中取出一卷用锦缎包裹的书册。
当外层缓缓展开时,朱文康的呼吸几乎停滞——那书封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材质,色泽如蜜,纹理细腻,在光线下泛着奇异的光泽。
“这是…西域传来的珍本,据说书封用的是某种特殊的皮革,历经百年不腐不蛀。”
赵明允意味深长地说。
朱文康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抚上书封,一种奇妙的触感从指尖传来,既柔韧又温暖,仿佛带有生命。
他从未接触过如此奇特的皮革,比最上等的小羊皮还要细腻,比貂皮还要温润。
“不知世伯可否割爱?”
朱文康脱口而出。
朱廷琛皱眉:“康儿,不得无礼!”
赵明允却摆摆手:“无妨。
既然贤侄如此喜爱,借你鉴赏几日也未尝不可。
只是…”他顿了顿,声音压低,“这书有些特别,翻阅时最好独处一室。”
当夜,朱文康屏退下人,独自在书房中把玩这卷奇书。
烛光下,书封的纹理仿佛会呼吸一般,隐隐
最新评论